吃饭这件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却不简单,如何培养孩子吃饭的兴趣?

很多父母对以下的场景会觉得似曾相识:

孩子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一会儿不吃蔬菜,一会儿不吃肉,或是不吃水果,瘦得可怜。

孩子吃个饭太费劲了,跟躲猫猫似的,爷爷奶奶追着孩子满屋子跑,追到孩子就赶紧喂一口,吃饭吃成了“谍战”。

孩子吃饭必须手里拿着手机,或者必须看电视,否则就不吃,父母为了不折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吃了些什么。

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

曾经的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是湖南省当时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就是前途这样光明的一个孩子,却在20岁时被中科院退学,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独立。

魏永康的母亲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从小就不让他做事,直到高中还在喂饭,大学还住进宿舍陪读。到了中科院,离开了母亲的魏永康无法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上不适应学院独立研究的模式,最终被中科院退学。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喂饭没什么关系,长大之后自然就会吃了。其实在孩子0-3岁,正是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如果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在健康方面让父母不用担心,孩子得病的概率会比较小。而且,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人格或者性格的养成也非常有帮助。

在临床一些案例中发现,很多挑食的孩子,长大之后性格会很孤僻,不能融入群体。对别人的要求会非常严格,对自己也会表现得吹毛求疵。

为什么吃饭成了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

一对中国夫妇移民去了瑞士,他们有个一岁的宝宝叫凯凯。两口子一天到晚追着儿子喂饭,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把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到饭点了,阿姨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可是凯凯不会抓着吃,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洋阿姨只是比划,启发孩子吃饭,始终不喂他。

吃饭时间结束,凯凯没吃的饭菜就被收拾走了。后来,洋阿姨告诉凯凯妈妈,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就会吃的。大人不强迫他去做,也不包揽,孩子们都能自己独立吃完饭。那为什么在国内,孩子吃饭却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未得到满足,习惯有人喂食

孩子从2岁开始,慢慢学会使用工具。在《中国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用勺子吃饭的能力,4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用筷子吃饭。

初期,孩子刚接触吃饭的工具,难免会让身上变得一团糟,常常让菜和饭都撒落在身上。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替代他们。当父母去替代他们之后,慢慢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得不到满足,再后来他就习惯了有人来喂它,有人来帮助他。

“自我意识”是人自觉从事某件事和拥有自控力的前提,比如说一个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想要自己选择要穿的衣服,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越清晰,孩子就越勇于承担责任,也越愿意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价值。

所以,当孩子在想要做一件事情,而且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可以完成的,比如说:自己吃饭。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机会,并且给他们时间去尝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孩子会发脾气,实际上他并不是对周围的人发火,而是对自己的不满。这时候,父母需要在孩子身边耐心安抚他的情绪,并且给他做示范,让他练习。

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够

当孩子尝试用工具吃饭的时候,他的肌肉是没有办法像成年人那样,准确的去控制他的工具的。而在这个时候,孩子们正在努力,我们需要给到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给到他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选择适合他使用的用餐工具,才能够让他在他的范围内,提高用餐的速度。

其实,要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群,家长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比如:“找珠子”的小游戏就能很好的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而且用到的工具特别简单,只需要不同颜色的珠子,勺子和筷子。

家长和孩子一起比赛,可以先用勺子勺出珠子,如果要增加难度的话,也可以用筷子。在用筷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发现,其实孩子用筷子真的是有难度的,所以家长也需要反思:平时在孩子用筷子的要求是不是过于严格了呢?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手部的肌肉,更加能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优质的亲子时光。

三、白天运动量不足和饭前零食

人是一个均衡的整体,白天消耗了多少,就渴望要摄入多少。一个孩子在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下,他就不爱吃饭,无论饭菜做的多么美味,他也不爱吃。所以,平时要保证孩子持续的运动量充分,特别是可以玩些球类运动,可以锻炼孩子手脑协调的能力,只要保持2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就可以帮助孩子一天的收支平衡。

孩子的饭前零食太多,也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爷爷奶奶喂一口零食,爸爸给点好吃的,孩子在吃饭之前就已经完全被喂饱,那他一定吃不下饭。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孩子释放身体的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孩子限制零食的摄入,孩子的饮食习惯,就会慢慢变好了。

四、来自于家人的压力

当家里所以人都关注孩子吃饭问题的时候,就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反弹,会让他特别的厌恶。一到吃饭的时候,大人紧张孩子紧张。吃饭这件事,不仅仅给大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会让孩子觉得特别的痛苦。一天三次的吃饭被关注,那怎么能够把这件事做好呢?

所以,在吃饭过程中,家长不要围着孩子转,要让孩子感觉他也是这家里的一份子,并不是特殊的。也不要对他说:“这个很好吃,妈妈不吃,留给宝宝吃。”这样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焦点,这是错误的,好吃的东西就应该分着吃。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孩子,正常的交流和说话就可以,当然也不要忽视他。

如何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 尊重孩子的饮食规律

有些家庭口味比较重,浓油赤酱吃了一辈子了,但是孩子的口感是比较敏感的。太咸、太油腻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刺激,他会对这些食物产生抗拒。

还有种情况是,孩子不是讨厌这种食材,而是这种方法和做法不适合他。比如说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西红柿,他是不喜欢炒着吃,但喜欢生着吃。可能不喜欢吃热的,只喜欢吃凉的。一般情况下孩子要接触5~10次,才能习惯一种新的食物。

所以,如果父母觉得这种食材对孩子很重要,就不要轻易放弃尝试。当然,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吃这种食物也没关系,我们就从同样的食物组里头去选一些食物。比如说孩子特别不喜欢喝牛奶,那我们可以让他喝一些酸奶或者奶酪。

二、不要打扰孩子独立进食

不打扰孩子独立进食,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喂,也不要强迫孩子每次都吃完,更不要催孩子吃的快点。一旦家长催促孩子吃饭,他真的就会发现吃饭是件痛苦的事情,慢慢的他就会变成:一、你再怎么催,他也不听了。二、孩子情绪爆发。

所以,不要去催促孩子,全家人可以享受吃饭的过程,可以和孩子聊些轻松的话题,不要带给他特别多的情绪,比如:高兴、生气,这些情绪都不太适合去吃饭。家长要保证给孩子一个平和的状态去吃饭,这是个需要很有耐心的过程。

有的家长很爱干净,吃饭时一看到孩子掉饭粒,抹嘴巴,就会去擦一擦理一理,这样也会打扰到孩子的进食。随着孩子手部小肌肉的不断练习,精细动作的发育,他会吃的越来越好的。但是孩子一旦丧失了吃饭的兴趣,反而会更麻烦。

三、 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以让孩子知道这个食物是怎么来的,让孩子去给你捏捏面、摘摘菜,当他参与度越高的时候,他对他的作品越感兴趣,他就会对吃饭这件事越感兴趣。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假装吃得很香的吧唧嘴,也能鼓励孩子去尝试。同时,还有一个神奇的方法可以分享给父母,国外也使用这个方法,就是将食物和孩子所喜欢的形象对应上,从而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比如:如果孩子喜欢复仇者联盟,就可以将其中的人物和食物联系起来,绿巨人是绿色的,所以我们要吃菠菜才能像他一样强壮;鹰眼的头发是棕眼的,所以会吃一些棕色的香菇;雷神很有力气,所以我们要多吃大鸡腿和肉;寡姐的头发是红色的,我们要多吃番茄和西瓜;喜欢钢铁侠可以吃胡萝卜,这样眼睛才能发光;紫薯就是灭霸,鼓励孩子和我们一起去消灭坏人。

孩子的好习惯是父母教养出来的,正如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家长要及时鼓励,并期待下一次用餐。然后,鼓励一种是对孩子本人的激励,第二种是对家庭其他成员,让他们都知道孩子的优良的表现,比如“让爸爸知道,给爸爸一个惊喜。”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要做的就是坚持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