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浪漫的西方人在吃上却显得如此“呆板”?


最近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广大吃货们的注意,据称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水域的大闸蟹泛滥成灾了,被当地警方“通缉”,要求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围剿”大闸蟹的活动中。

当然被捕之后的大闸蟹显然不是放锅里蒸了,而是要被深埋或者加工成饲料,这让国内吃货们感到无比惋惜和痛心,美帝这完全是暴殄天物啊!

尤其是,国内的这段时期正是吃货们的空窗期,六月黄正要下市,真正的大闸蟹还要再等二个月,而由于休渔禁捕,其它的诸如梭子蟹之类的海产品还要过一阵(冷冻的口感不佳啊!),所以这时候来这么一则消息真真令人痛心至极!


而这样的消息早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不仅美国,欧洲各国也经常闹各种所谓的泛滥成灾,什么小龙虾啦、生蚝啦、鲑鱼啦。

有同学此时也不禁要问,为啥这么美味的东西美国和西方人民都不要吃,那他们平时吃些啥,难道是他们吃的东西太精致太美味了,因此看不上大闸蟹这样烂大街的食物吗?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西方人民吃的食物单调至极,无论是种类还是口感还是烹饪方式都显得有限而单一,甚至于,如同大多数西方人民对中国人的印象一样,显得有些“呆板”而无趣。

如何呆板呢?比如我们对食物讲究的色、香、味、形等要素西方人完全GET不到,在他们眼里食物只是一种补充能量的载体,所以考虑的只是食物中所蕴含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是不是达标,完全不会在意它的口感和色泽造型等因素。


什么东西最能满足这些要求呢,当然是肉类,大块大块的肉,所以西方人最普遍的食物就是肉类,而且都不用剁很碎的那种,牛排、鸡排、猪排,或者放机器里搅碎了做成各种肠、热狗。

这些食物可以很好的包装保存,用起来直接拆袋,吃起来也简单直接,煎一下炸一下煮一下,洒点现成的什么胡椒粉,倒点现成的蘸酱,直接就能吃了,相比起中式烹饪的煎煮蒸炸闷炒炖,简直就是傻瓜都能完成的作业。

所以烹饪方法的单一和食物的单一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随后便导致了口味的单一,可以说,从西边的洛杉矶到东边的纽约,牛排可能都是同一种口味的,甚至到欧洲也还是同样的味道,而在中国,海南三亚的鸡和哈尔滨的鸡绝对会有不同的烧法不同的风味。



当然,西方人难得也有精致的一面,他们讲究餐具,讲究餐桌礼仪,讲究如何优雅地切碎,却不关心口味变化,可以每天都是土豆牛排,每天都是切片面包,从来没想到可以换着花样吃。

久而久之,他们也习惯了这种单调,他们不仅不吃大闸蟹这样的凶悍的“怪物”,同样在我们眼里视为珍品的甲鱼和各种淡水鱼类他们基本上也不吃,什么鲤鱼鳜鱼青鱼鲢鱼,统统不吃,更不用说是生活在淤泥里的河蚌和螺蛳之类的了。

因为这些东西的生长环境在他们眼里实在太奇怪了,何况肉也少得可怜,剥了半天也没多少可食用的部分,这对不把进食当成乐趣的西方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因此,即便西方人也吃龙虾和蟹,他们吃的也是个头极大的澳龙波龙,帝王蟹,而且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基本只吃蟹腿上的肉,什么黄什么膏,通通都不碰的。既不会分享也不会品尝。

同样,虽然和我们一样吃鸡肉,但西方人喜欢的是我们认为又柴又没味道的鸡胸肉,把它当成上品,至于内脏,那都是直接扔的。

唯一的例外恐怕也只有法国人吃的鹅肝了,但你如果告诉他们肝和肠子一样都是内脏,大肠也很好吃哦,也许他们会当场吐给你看。



总之在饮食上,西方人完全没有那种应有的情趣和浪漫,也没有吃遍万物的豪情和勇气,有的只是固守下来的传统。

又或许,还是因为历史太短,据说我们起初也不吃大闸蟹,直接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才发现了它的美味。

探索未知的美食,也是需要勇气的!西方人唯一做得比较成功的一点是对小麦面粉类食物的开发,各类面包和蛋糕种类繁多,因为食用面粉食物不会带来未知的风险。

所以,可能牛排和面包蛋糕是西方人对人类食物为数不多的仅有贡献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