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志之“世纪的回响——李长之”(下)鲁迅先生笔下的李长之

搜书志之“世纪的回响——李长之”(下)

(1)鲁迅先生笔下的李长之

钱杰

在诸多文化大家、名人的记忆中,李长之先生的整体形象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李长之的荣辱起伏,在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繁华地”、“富贵乡”里走的“这一遭”,也还就是要从鲁迅先生说起。

李长之在济南的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又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他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三位好友志同道合,喜欢聚在一起臧否人物、指点江山。兴致到处,他忽然有了评点鲁迅的冲动。这是1934年,他还是个大学生,在主编着天津《益世报》的文学副刊。他与鲁迅通信,寄去自己的稿件求先生过目;鲁迅很快回信,订正其中著作时日,还从自己相册上揭下一张标准照寄来。《鲁迅批判》于1935年写成,先在《益世报》连载,1936年1月北新书局初版,封面上印着鲁迅寄来的照片。就在一年,鲁迅先生去世了。

李长之是敬爱鲁迅的,但他骨子里“以文乱法”、挑战权威的倒霉儒气让他说了一些很大胆、很悖时的话。这是他在《鲁迅批判》中亮出的几段最严厉的文学批评:

第2页:他咒恨中国的医药,这是在他作品里时常见到的,显著的,更有以《药》为题目的一篇小说。

第4页:我们一方面看出他自身的一种过份的神经质的惊恐,也就是在《狂人日记》里所谓的“迫害狂”……

第46页:我们可以这样说,倘若不是陈独秀在那里办《新青年》,鲁迅是否献身于新文化运动是很不一定的;

第136页:鲁迅在许多机会是被称为一个思想家了,其实他不够一个思想家,因为他没有一个思想家所应有的清晰以及在理论上建设的能力……

第138页:我忽然想到鲁迅是一个颇不能鉴赏美的人……他是枯燥的,他讨厌梅兰芳的戏片子。

第139页:强烈的感情,和粗暴的力,才是鲁迅所有的。

第142页:在这里,可说发现了鲁迅第一个不能写长篇小说的根由了,并且说明了为什么他只有农村的描写成功,而写到都市就失败的原故。

……

(原文见“剑兰探春的博客”《李长之与》)

日本德间书店1990版《鲁迅批判》

与李长之的少年气盛、口无遮拦、语多狂悖形成强大反差的,是鲁迅先生的宽容和理性。他其实并不同意“李天才”的一些观点。比如,他在给孟十还的信里说,“李长之不相识,只看过他的几篇文章,我觉得他还应一面潜心研究一下;胆子大和胡说乱骂,是相似而实非的。看那《批判》的序文,都是空话,这篇文章也许不能启发我罢”。 在给胡风的信里,又有涉及文学派别的讥评:“李‘天才’正在和我通信,说他并非‘那一伙’,投稿是被拉,我也回答过他几句,但归根结蒂,我们恐怕总是弄不好的,目前也不过‘今天天气哈哈哈……’而已。”

但他却绝不反对别人哪怕是一个青年学生指出他这杆“文坛旗帜”的缺点,即使批评得没什么道理。甚至还给予鼓励支持。比如,他在1935年7月27日回复李长之的信中说:“惠函敬悉。但我并不同意于先生的谦虚的提议,因为我对于自己的传记以及批评之类,不大热心,而且回忆和商量起来,也觉得乏味。文章,是总不免有错误或偏见的,即使叫我自己做起对自己的批评来,大约也不免有错误,何况经历全不相同的别人。但我以为这其实还比小心翼翼,再三改得稳当了的好。”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就是这个《鲁迅批判》,让青年才子李长之在文坛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也还是这个《鲁迅批判》,让中年教授李长之一栽到底、一败涂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