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昆仑山国军最后哨所发现冰冻木乃伊,面部被鸟类啄食成洞

在生活中,有一件再也常见不过的事情,但从来也没有引起过太多人的注意,那就是我们的影子总贴着地面。诗人们说,这是我们对于泥土的热爱,这种爱由我们的身体、骨髓深入泥土、庄稼和青草,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生生不息。位于雪域昆仑国军最后的哨所赛图拉哨所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赛图拉哨所1

据新疆建设兵团的有关史料记载:“1950年3月,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一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巴基斯坦之要地巴扎大拉,第五师第十五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之要地赛图拉。”最先来到这里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当时,守防的国民党官兵以为国军换防的来了,哭喊着埋怨:“怎么才来?怎么又换装了?”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因为,国军一个班的士兵在这里已经生活了整整三年时间。然而,当我们将这个故事记述下来的时候,网友的发问也便来了——三年时间,国军士兵在这雪域里是怎么生存的?

赛图拉哨所海拔海拔3800米,距赛图拉镇只有15公里。这就是说,这些国军士兵可以在执勤间隙去赛图拉镇进行一些采购。赛图拉是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可直达印度,晚清时是中国通往国外最靠近边境的居民区。这就是说,在有赛图拉哨所之前赛图拉镇已经存在了,而且,赛图拉哨所是左宗棠在1875—1877年平定新疆后,南疆军民协手共建的。当时,接到南疆军民报警,传言英军侵略中国,进入中国内地并占据赛图拉等,就特别组织了清军敢死队前往边境赛图拉处,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历尽艰难,跋涉一月,艰难来到了如今的赛图拉,赶走了英国殖民军,并迅速与当时群众联手,拉土运石,建立了军事哨卡。随后,这里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由此,清朝政府就在赛图拉、克里阳卡和麻扎达拉设卡。组建了赛图拉哨所,并以赛图拉为大本营,分设许多分卡,官兵开始巡视南北长达八百里的边境线。这是其一。

赛图拉哨所2

其二是赛图拉是古老的商贸通道。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这里边卡部队是1个团,辖3个骑兵连。从这种兵力的配置上,我们能看到当时边境事务的繁忙,也就是说这里当然存在着过往的行人与商队。国军的士兵能在这里生存三年时间,恰恰说明的是,他们的生存本领不需要人们怀疑。另外,在解放军进驻前,赛图拉边防一线只剩下了一个班的士兵,这就是说其他的哨点也都撤了,虽然我们现在弄不清这些哨点如黑黑孜江干、三十里营房、康西瓦等分卡是什么时候撤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赛图拉哨所这些是南北哨卡的大本营,并向分卡提供后勤支持。而且,当时在明立克下、阿吉栏干、阿克赛钦、林济塘都设有隐蔽粮草站。所以,国军的基本生活保障应该不成问题。最终,他们以牛粪火最暖,吃着玉米面糊糊,在天冷时哨所官兵都紧紧挤在一起坚强地生存了下来。他们天天盼着来个人,但天天看到的是雪山,最终,他们盼来了解放军。

赛图拉哨所3

还有一些网友问,这些国军士兵最后去了哪里。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想回家的自然回家去了,想要留下来的自然就被收编了。然而,赛图拉哨所的故事并不这么简,解放后,在赛图拉哨所对面,曾有国军冰冻木乃伊被解放军官兵发现,其面部被鸟类啄食成洞,解放军官兵渡过河流,给这位国军兄弟予以妥善安葬。另外,在赛图拉哨所及附属哨卡附近,埋葬了无数边防官兵,其中,赛图拉哨所遗址外约100米处,就有大小不等的坟堆无数,其中近30个坟堆较为明显。这就是到过赛图拉哨所的人都说这里的冻土下有不少木乃伊的原因所在。而将他们与赛图拉哨所哨楼上的弹孔联系在一起,这分明在向人们述说这样一个事实——从晚清到国民,这一带的祖国边疆并非太平无事的。

现在,应该回到我们最先说的倒影上来了——面对长眠于赛图拉的这些人们,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就是军人对于祖国生生不息的爱的身影,巍巍昆仑茫茫雪域都在见证。(文/路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