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入选金陵十二钗,红楼第一美薛宝琴落选,曹翁钟爱薄命人?

史湘云入选金陵十二钗,红楼第一美薛宝琴落选,曹翁钟爱薄命人?

整个一部《红楼梦》几乎就是讲的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当然还有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的红楼女儿们。

说到金陵十二钗,什么样的女孩子才能入选呢?同样是贾府亲戚,史湘云进入了十二钗,而在大观园女儿中,比宝钗还漂亮的薛宝琴却没有入选。

荣宁两府里有这么多女孩子,按贾宝玉的说法,总有几百人,这么多人中,什么样的女孩才能入选十二钗呢?

“源易缘”从大观园女孩们的命运轨迹上,看一看金陵十二钗是怎样入选“金钗榜 ”的。

总体来说,贾家两府里的主子都能入选十二钗正册,但要符合一些标准:

一、幸福人与此榜无缘,薄命女子才有资格入选

正册、副册、又副册一共有36个人,而副册和又副册的人选曹翁并没有一一指出,但正册十二钗里的十二个人却是确定的。

金陵十二钗正册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这十二个人里,有贾家未出阁的女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以及他们的下一辈巧姐,有贾家的年轻媳妇王熙凤、李纨、秦可卿,有贾家的亲戚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还有一个借住在贾家的道姑妙玉。

纵观这些女子,根据红楼梦判词推测80回后的结局,大都人生十分不如意,心愿难遂。

黛玉最大的心愿是与宝玉结为连理,但最终结局应该是难以如愿,泪尽而死,薛宝钗判词中有“可叹停机德”的谶语,应该是半辈子独守空房,也就是守活寡。元春死于宫廷争斗,迎春嫁给家暴男孙绍祖,探春远嫁海外,难见家人,惜春守着青灯古佛做了尼姑,史湘云据专家考证应该是沦为妓女,妙玉下落争议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命运多舛,王熙凤病重被贾琏休了,秦可卿丧命天香楼,李纨应该是守寡一辈子熬到贾兰高中,但性命已近黄昏。

正册中十二女子,个个命运悲惨,在世俗中,这种女子被叫薄命女。

为何这十二金钗个个薄命,你看宝玉当日在太虚幻境进的是哪个地方,就是薄命司,因此幸福的女子与十二金钗是无缘的。

曹翁写薄命女子,实在是对家族女子命运的哀叹和惋惜。

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同样作为亲戚,才貌出众的薛宝琴没有入金陵十二钗,而史湘云却榜上有名,实在是湘云命运多舛,而宝琴却相对比较幸福。

二、容貌才情俱佳的女子才能入了金钗榜

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中,曹翁就曾借冷子兴之口说,贾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但他家的几个好姊妹都是少有的。

贾家的几个姊妹元春不用说,能选进宫里,容貌才华都是无可挑剔的,迎春虽然性格懦弱,但容貌也是非常出众的,其余黛玉、宝钗、可卿、妙玉、王熙凤、史湘云等,那容貌、气质、才华、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

说到何为金陵十二钗,警幻仙姑对宝玉说,“贵省(金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

警幻仙姑说的“紧要”二字,应该就是从容貌、才华、气质和能力上说的,要不然,一省之女子,如何只选这十二人入选呢。

越优秀的人反遭荼毒,这样的反差让悲剧显得更痛彻心肺。

三、十二钗排名之先后,按对宝玉的影像程度排名

从第五回十二金钗判词和十三支红楼梦曲看,十二金钗也是有排名先后的。

对照十二金钗判词和十三支红楼梦曲,十二金钗的排名都是一致的,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仔细看这个名单和排名先后,都是与宝玉有过交集的人物,且看这个排名,应该就是在宝玉心中对这些女子做的排名。

其中,秦可卿是红楼女儿总括式的人物,她是十二金钗悲惨人生开始的人物,当其他姐妹还在享受富贵闲散生活的时候,秦可卿已经命归黄泉了。她是宝玉爱情的启蒙者,更是十二钗的引路人,因此她在十二金钗中占有相当分量。

其他,宝钗、黛玉不消说,是与宝玉一生纠缠的两个女子,在宝玉人生里占绝对重要的位置。

元春是宝玉的嫡亲姐姐,且她的命运直接关系到贾家的命运走向,自然对宝玉的影响非同小可,把她排在宝钗、黛玉之后实属应该。

探春是宝玉姐姐,不过是庶出。

金麒麟一节可以看出湘云也是做过宝玉成亲对象考虑的。

妙云对宝玉则是有过独特关照,妙玉对宝玉几次伸出的橄榄枝,不可能不在宝玉心中产生涟漪。

余下迎春、惜春、巧姐都是贾家和宝玉最亲近的族内女子,宝玉不可能不对她们有所牵挂。

而王熙凤和秦可卿在荣国府和宁国府内宅中则有如顶梁柱一般的存在,她们对贾家家族的命运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入选十二钗正册无可替代。

曹翁写十二金钗与其说是对这些女儿的惋惜,不如说是对贾家男子的无能的一种谴责,贾家男丁被家族连累实属咎由自取,而宝玉的这些好姊妹们却是被命运拖累,个个结局悲惨,实在让人惋惜。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红楼梦》、 《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