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安NE动力平台能做到比肩丰田的40%热效率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工业由于起步较晚,和德国、日本这样的一流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像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上,大部分中国车企需要依赖于海外供应商。


在传出国六b提前实施的消息后,一位供职于四大内燃机咨询公司的朋友告诉我,国六b估计要“压死”一堆中国车企,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国六的技术。

对此,我不敢苟同。

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车企在部分核心技术上,已经渐渐缩小了和海外一流车企的差距。譬如长安发布的蓝鲸NE动力平台,这一平台下的发动机热效率最高已经可以达到40%,这一热效率数值也和丰田引以为豪的Dynamic Force Engine 持平。


发动机热效率是衡量一台发动机或者说一家车企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高热效率意味着更好的油耗、更优的排放水平和更强的动力。但对于车企来说,想要提升发动机0.1%的热效率都是一个重大且困难的工程。那么长安靠什么实现40%热效率呢?

受制于当前的物理材料以及燃烧模型理论,大部分先进奥托循环的发动机热效率被限定在了38%以下,这已经非常接近奥托循环理论的极限了。所以,为了实现更高的热效率,长安的NE平台采用了和丰田同款的米勒循环。


米勒循环


相比于奥托循环,米勒循环具有减少部分负荷泵气损失,增加膨胀功,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缸内燃烧温度,减小热荷,降低 NOx排放的优势。这些优势让米勒循环发动机有着比奥托循环更高的热效率理论极限。


奥托循环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合资车使用了米勒循环发动机,但是他们的热效率为什么不能达到40%甚至更多呢?这就和很多细节有关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蓝鲸NE动力平台的发动机采用了全可变机油泵和低粘度0W-20机油。这两项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从而提升热效率。

这里先要和大家说一个概念,无论是机油泵还是压缩机,实际上使用的都是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它们使用的动力越多,最终发动机输出到传动系统的动力就越少,效率自然也就越差,油耗自然也就越高。所以夏季用车时,开着空调(压缩机)的油耗都会比不开空调更高。


一般发动机采用的定排量机油泵,发动机转速低时机油排量小,容易造成润滑不足,在发动转速高时机油排量过高,造成动力浪费。

可变排量机油泵能根据油压需求与摩擦需求优化机油排量,以达到精准控制润滑系统的目的,同时降低机油泵对动力的损耗,这是对于动力“精打细算”的一项措施。

而低粘度0W-20机油,能够有效降低润滑系对于动力的损耗。机油粘度越大,发动机运转时,机油产生的阻力也就越大,更大的阻力也就浪费了更多的发动机能量。所以采用低粘度机油,能够降低发动机运转时的阻力,提高效率。


道理很简单,那么为什么只有少数车企都采用低粘度机油来提高发动机效率呢?因为机油的粘度过低,在发动机运行时,高温高剪切的状态下机油膜容易破裂,造成发动机表面有部分金属与部分金属直接接触,加大了发动机的摩擦。

要想降低机油的粘度就必须减少发动机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直接摩擦频率,这对于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凸轮轴是发动机内部零件压力最大的部分,同时又是滑动摩擦,摩擦阻力极大,是发动机对机油要求最苛刻的部分。想要采用低粘度机油,凸轮轴的加工就必须无比精密,极光滑的轴颈表面对润滑油的粘度要求大大降低。

0W-20低粘度机油往往出现在以精工制造著称的日系车企上,长安敢于在量产机型上使用低粘度机油,体现了对于生产制造的自信。




在提升零部件精度的同时,蓝鲸NE动力平台发动机还在部分零部件上采用了特殊涂层,降低摩擦系数。在国际知名内燃机咨询公司FEV的数据库中,蓝鲸NE动力平台发动机的摩擦系数已经达到了全球一流水平。

除此以外,蓝鲸NE动力平台还采用了诸如350bar高压直喷、主动热管理等“简单粗暴”提升热效率的措施。

350bar高压直喷并不是长安一家在用,宝马、通用等企业也在最新的发动机上使用了这一技术。350bar燃油直喷系统能让燃油的雾化效果更好,燃烧效率更高。

主动热管理技术则能够精确控制冷却系统各环路的流量,精确管理发动机的系统热量,实现快速暖机、机油加热、停机冷却的功能。这两项技术不仅能稳定排放水平,还能够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


实现40%热效率并不是靠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提升就能完成。蓝鲸NE平台能够实现超高热效率,建立在长安对于各种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上。对于长安来说,40%热效率并不是终点,43%-45%热效率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也排上了日程。而目前也只有本田宣称,将会投放45%热效率的发动机,长安和世界一流车企的技术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提起技术这个标签,大家往往都会想到技术日产、技术本田甚至是技术马自达。如今,通过多年的蛰伏和布局后,我想长安汽车也能给自己添加“技术领先”这一标签。纵观世界汽车发展,每一家成功的车企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技术特色,这也正是目前中国车企所欠缺的,长安汽车先行弥补了这一缺失,占绝了先手优势,势必会在未来收获更大的回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