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童家长图鉴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围棋”,是这么解释的: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但是对于棋童家长来说,绝对没这么简单。

围棋,它不仅锻炼着孩子的心智,也在考验着家长的肉体。

每一个棋童家长在赛场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时候,­应该不止一次接受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围棋!!!

这个疑问在孩子走出比赛现场的那一刹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答案。

如果孩子拿着一张小纸条忽闪忽闪冲你招手,你和自己肉体快速达成共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益健康,下次继续。

如果孩子哼哼唧唧,畏首畏尾来到你面前,聪明的你一眼洞穿他的心理活动,依然保持职业假笑,告诉他:宝贝别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

而实际上,已经是第三次带孩子来打升段赛了,孩子越挫越勇,老母亲脆弱的内心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爸爸去哪了?他自称患上了围棋赛场过敏症,再也 不想 不能踏入比赛场地半步。

据说,背地里棋童家长都是靠速效救心丸续命,担心被结果击溃,丧失成年人的体面。当你问他们还会让孩子继续学围棋吗?他们一定会面带微笑的告诉你:“孩子喜欢,家长肯定得支持”。

其实呢?一想到到家里浮夸的香榧木雕花围棋桌,剁手之痛隐约还在。如果孩子不用它下棋,还有什么理由向朋友炫耀?关键这家伙太软,当切菜板也不太好使。

能够带着孩子出现在赛场上的家长,再怎么哭天抢地都不算最惨,因为还有一波人,他们并没有抢到比赛名额,直接和比赛绝缘。

在他们心里,孩子明明已经有3段水平,手里却只有个1段证书,只怪比赛名额太少,简直苍天不公!

替那些不明所以的围棋圈外人问一句:围棋升级升段赛报名有这么难吗?

这么说吧,拥有死盯电脑抢比赛名额经历的棋童家长勉强及格,如果能为了比赛名额,12点不睡觉等着捡漏,基本可以确定孩子是亲生的。

是不是和等待双11零点的你有些像?不,报名比赛这件事,不仅要耗费钱财,还要折磨身心。

俗称:花钱买罪受。

在普通人眼里,五一,十一,元旦分别是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对于棋童家长来说,它们分别是比赛,比赛和比赛。哦,如果你离比赛场地足够远,跨区一日游也是没有问题的。

人说,京城有一李氏夫妇,家住朝阳,育一棋童,常借周末之便,携娃奔走于怀柔,通州,丰台,昌平等地,所到之处,衣食住行了然于胸,邻友敬称京城活地图。李氏夫妇面露难色:拜儿学棋所赐乎。

不过,孩子学围棋让你悟出了一个真理:家族亲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靠孩子维系。你厚着脸皮在家族群里呼吁大家帮孩子抢比赛名额,没想到孩子大伯家的闺女的二姨的侄子竟然说他抢报成功。

虽然你对他往日只会在群里分享养生秘笈你嗤之以鼻,但现在,你逛街,旅游,出差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带一份礼物给他以示感激,还要再三强调:“孩子这次升段成功,也有您的一份功劳。”毕竟我们也算是受围棋文化熏陶过的人,不能有失礼数。

如果说比赛现场是外人眼里的生死对决,那么为孩子寻找围棋老师,才是棋童家长们的暗中较量。

性价比是入门级棋童家长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钱找到最好的围棋老师。如果听说有位老师刚好符合需求,驱车2小时也得前去试听,最终败给路途遥远,遂放弃。亲亲,建议去之前先冷静思考一下好吗?

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孩子骨骼精奇,相当适合学围棋,是棋童家长的进阶忧虑。如果老师能对自己的孩子偏爱有加,简直要放120个心,就跟着这位有眼光的老师学棋了。

食物链顶端的棋童家长一直在考虑去哪里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围棋老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才算的上师出有名。当然,这种高端想法在孩子数次比赛未果后,随风而去。

过了挑选老师这道坎,就要选课了。大课是家长的首选,一起学习才有氛围,小课也要跟上,方便解决孩子的难题。一对一指导必须保密,若有人问起,哎呦,太贵了,上不起,上不起。

围棋网课?这种在家看电脑就能搞定的事情,怎么能让别人知道。

老师,课程经过精心挑选,孩子的课余时间总算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自此棋途跌跌撞撞,好歹一路勇往直前。

戏精家长们尚未停止表演,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良苦用心,即使不懂围棋,也要亲自对孩子指导一番。这时候,有些家长优秀到脱颖而出,他们用行动证明辅导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孩子升段失败,自己却一不小心率先拿下业余5段。

突然决定采访一下这位家长:听说您经常指导孩子下棋,并且下着下着,棋子就跑到了您的手里?

家长:当然不止如此啦,成功可没那么简单。孩子的网课我跟着一起听,作业我跟着一起做,你别说,效果还真不错。不聊了,到我下棋的时间了,再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