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

我们都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对待孩子好动,家长不要直接去批评、责骂孩子,而是要去正确的对待孩子好动这件事情。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出好的作用。

本次小编就带大家去看一看,孩子好动,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吧!

孩子好动行为的特点

1、孩子活动量大,精力特别旺盛。

2、孩子对什么东西都有主动体验意识,会千方百计参与到活动之中。

3、有些孩子会到处乱跑,精神很充裕,呈现顽皮孩子的多种特征,双手不能停下来。

4、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类型,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不听师长安排,行为比较散漫,自由诉求强烈。

5、孩子想法多、点子多,好奇心强,行动随想法随时改变,行为没有规律可循。

6、孩子自尊心较强,有一定逆反心理,好动且不听师长安排,一旦遭遇不顺心,会体现强烈的抗争意识。

孩子好动的原因

1、孩子需要自我发泄渠道,孩子因为精力旺盛,需要找到情绪发泄出口,自然要找到一切可动机会。

2、孩子希望通过具体表现彰显其存在感,因为大多孩子都有表现欲,希望被认可,当然想用“捣乱”行为,引起大家的关注。

3、孩子之间相互交流的需要,孩子交流机会很多,在一起耍闹是重要形式,好动会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集体游戏活动时,其热烈场面会频繁出现。

4、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产生好动行为。因为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放纵孩子,也很容易促使孩子养成好动习惯,没有规矩意识,自由散漫成为常态表现。

孩子好动行为观察方法

幼儿好动行为呈现多元性,所以家长的观察方法也需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获得价值度更高的观察信息。其实孩子好动行为未必都是坏事,所以家长在具体观察时,也要有多重认知。在观察方法设计时,要注意提升匹配性。观察方法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一般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定点观察

家长要选择适合的观察地点,对孩子好动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注意孩子行为发生和行为具体表现,分析孩子行为群体性特征。

二、跟踪观察

确定观察对象后,要跟随目标移动而移动,系统掌握孩子好动行为具体表现以及个性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教育对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综合观察

家长要有观察意识,都应给予孩子足够关注,对孩子的表现做出综合观察评价。

四、案例观察

孩子好动行为往往会引发一些突发事件,家长要展开疏导教育活动,注意对涉事孩子行为展开观察,可以建立个性观察档案。

孩子好动,家长教育对策

一、家长要落实观察结果

在进行孩子好动行为观察信息汇集时,家长要有整合意识,对观察信息展开优化分析。首先是给出一定行为限制,给其树立规矩意识,讲清行为要求。其次是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让其他小朋友介入监督行动之中,帮助其尽快改变行为习惯。最后是升级评价机制,对他的点滴进步给出表彰,激发其内驱动力,让其自我矫正不良行为。

二、家长要进行多元分析成因

孩子好动行为成因众多,家长应展开深度比对分析。教育本身就具有个体性,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活动。优化教育行为,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可以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将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以档案数据形式记录下来,为下一步教育提供清晰路线,个别教育。

三、家长要升级评价体系,培养孩子健康习惯

孩子好动行为有优劣性,家长要给出科学界定,并利用个性评价,以提升孩子自我矫正意识,促使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表现欲普遍都比较强,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要引起家长的关注才变得好动。孩子大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家长的表扬性评价更是敏感,家长不妨多给出积极鼓励式评价,以帮助孩子尽快树立良好的习惯意识。家长对孩子展开评价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太过单一化。如果家长每次都说“你真棒”,孩子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会大大降低家长评价的激励作用。家长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差异性。家长利用表扬的激励作用,对孩子展开表扬攻势,促使孩子有了自觉意识。

四、家长和学校协助行动,提升管理孩子的建设

家庭和学校建立管网制度,这是促进孩子行为改善的重要条件。孩子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所以家庭和学校成为基本活动场所。教师要有主动教育意识,与孩子家长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对家长提出具体培养要求,为孩子创设良好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尽快改掉好动行为习惯,这对塑造孩子多方面能力有重要帮助。有一个孩子个性很强,平时不仅好动,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教师找到家长展开调研活动,了解到孩子的个性表现特点,给出了一定管理措施。首先要求家长要给孩子一些规范要求,不可太过娇惯。另外,教师对其展开重点管理,给其讲明一些要求和规范,督促其自觉遵守,并为其树立一些学习榜样。在齐抓共管下,这个孩子逐渐改掉了一些毛病,行为趋于正常化了。孩子好动的行为往往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孩子自制力差、注意力难集中、自尊心很强,都是好动孩子的基本表现。教师要深入实地展开观察研究,给出针对性教育策略,这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孩子有个性思维是正常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观察分析,并给不同群体孩子以个性引导和帮助,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好动的孩子都获得良好成长!

小编有话说:

其实孩子爱动并不是一件坏事,家长应该正确对待,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责骂孩子,而是要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动,身为家长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一起来克服这个行为。同时,只依靠家长是行不通的,家长也应该和老师多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本文由育儿的那些事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