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原文】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兴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译文】

苏东坡说:“古代圣人要做一件大事时,一定要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別人的举动。这样,所有人的内外情形就都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了。”

【事典】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即位伊始,便受到内外的瞩目,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两代国王都很有作为。楚国上下希望他能继承父、祖遗志,开疆拓土,使楚国更加强盛。而邻近的小国则是战战兢兢,危不自安,甚至连中原的大国秦国、晋国也密切注意楚国的动向。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楚庄王即位后,根本不理国政,每日里不是在宫中听音乐,饮美酒,与妃婢们寻欢作乐,便是率领卫士去深山大泽打猎,一副标准的酒色荒淫国王的形象。

楚国的大臣们自然不甘心楚国前两代国王奋斗的成果就此毁灭,纷纷入宫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后来听得烦了,他干脆在王宫外立一道牌子,上写:敢入谏者死。严令之下,楚国的大臣们大概觉得还是保命要紧,真的没人敢再劝谏了。

楚庄王日以继夜,荒淫不已,一连持续了三年。国王不理朝政,下面自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党争权;谄谀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楚国的政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而忠臣贤良只有扼腕叹息的份了。

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入宫进谏,不过他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头往刀刃上撞,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他入宫见到楚庄王时,楚庄王正左搂郑姬,右拥越女,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歌女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音乐?”

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楚庄王知道伍举是要借机进谏,但既然伍举没明说,自己也不必点破。伍举说道:“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着一只大鸟。它羽毛五彩缤纷,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已的力量;三年不飞,是在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异常兴奋,他出宫后告诉自己的好友、同是楚国大夫的苏从:看来国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绝不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看来楚国还是有希望的。

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更加荒淫了。苏从感到受了骗,他全无顾忌,含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君,不理国政,只知道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叛于内,大国攻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大夫不知道寡人的禁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响,忽然扔下长剑,双手抱住苏从,感慨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国家、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乐工舞女,与苏从谈论起楚国的政务来。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国王对国家上下的了解比自己还要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那些权臣政客、谄谀小人、贪官和不称职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像伍举、苏从一样忠于国家、有才能、刚直不阿的人提拔上来。一番洗涤振刷后,楚国的政治一下子从贪浊混乱变得清明而富有活力。

楚庄王待国内基础巩固后,不仅继续开疆拓土,平定了周围附属小国的背叛,而且挺进中原,夺得了霸主地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释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则成语典故是尽人皆知的,然而它的深刻内涵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楚庄王即位时,楚国的情况表面上看来不错,但实际上却有隐忧,那就是:权臣夺利,小人充斥,群臣良莠不齐,忠奸难辨。楚庄王为了消除腹心隐患,从而登上中原霸主的地位,采取了异乎寻常的隐晦手段: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荒淫君主的形象,不仅解除了周围国家对自己的戒心,更消除了群臣的顾忌,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手段,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在苦等三年、摸清了所有的情况后,楚庄王猝然施展霹雳手段,将楚国政治振刷一新,从而达到“大乱然后大治”的目的。而楚国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摆脱了受人鄙夷的“蛮夷小国”的地位,而且能雄霸中原,根基正在于此。

一鸣惊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