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休息,并非保胎“绝招”,这样做避开安胎误区

足月生产看似平常,但对于部分孕妇来说却很不容易。安胎的方式取决于症状的不同,但也有研究指出,长期卧床对于孕妇来说并非有好处,尽量让自己长时间休息、减少过多的压力。

早期宫缩,服用子宫放松药物能缓解

孕期出现异状,需要安胎休养,是每位孕妇最不想面对的情况,轻微者休息、服药即可改善,严重者则需要卧床多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安胎的必要,当出现腹痛(1小时痛3~6次以上)、出血、阴道有液体流出,或是提早破水,就要提早复诊。

有研究显示绝对卧床安胎并不是有显著效益的治疗方法,甚至还可能有坏处,最主要还是先增加休息时间,远离工作压力,心情起伏不要太大,若是出现早期宫缩,医生会给予让子宫放松的药物,也就是俗称的安胎药。

子宫颈闭锁不全,也是导致孕妇需要提早安胎的原因之一。判断其症状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曾经有过2次以上、在怀孕中期(14至34周)之间的早产;另一种则是通过超声,发现子宫颈长度明显变短。处置方式可以是进行子宫颈环扎手术,也可以先使用黄体素,抑制子宫颈继续变短,也能降低早产机率。

入院安胎,尽力为胎儿争取更多时间

对于需安胎而入院,医生所做的处置都是努力为胎儿多争取一点时间,因此会帮胎儿打类固醇、硫酸镁等,使其肺部及神经发育得更好。

但仍不免有孕妇被迫提早生产,早产(定义是在妊娠37周前出生)中有1/3是因规则宫缩、子宫颈已打开而自发性早产;1/3是因为未足月早期破水、不一定有宫缩;其余的1/3则是因为医源性的原因,像是发生严重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本身内科疾病(如红斑性狼疮)恶化而危及怀孕、胎儿生长迟缓等状况,医生这时就会建议提前把胎儿娩出。

产后追踪,更重要的是妈妈的身心灵调适

对于早产的生产方式,因为胎儿没有太大,阴道生产风险不一定高。周数小的剖腹,对于子宫的伤口较深,出血量也可能会比较多。

面对产后恢复,其实最重要的是早产儿的护理,以及关心产妇的身心灵调适。产前,妈妈已承受巨大压力,担心宝宝是否能平安娩出;产后,面对提早出生的宝宝,即使顺利出院,也要持续观察呼吸、进食状况,若是周数更少的早产,还要定期追踪早疗及各项发展,对于妈妈来说,都是艰难挑战。若早产无法避免,妈妈若能获得另一半与其他家族成员的支持,将更能帮助产后的身心恢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