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倚仗280毫米口径巨炮,侵华战争无恶不作,何以穷途末路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自1868年明治维新伊始,日本正式开启国家近代化的进程之后,当时的日本明治当局也迅速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快车道。而新建成的日本陆军,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爪牙,其近代化进程更是备受重视。从征兵制度,到人才培养,再到装备与后勤,明治时期对陆军的建设可谓处心积虑。

到甲午战争前,陆军的实力已经颇为可观。但限于本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此时陆军极其缺乏重型武器,虽然已经装备有国产的三十一式75毫米速射炮,70毫米山炮等装备,但都只是中队一级的步兵支援武器,口径小,射程仅,威力弱。对付一般的战壕,暗堡等小型防御工事还算够用,但要是遇上炮台,要塞等永备工事,这点火力就无异于隔靴搔痒了。甲午战争期间日军能够轻松攻占清军苦心经营的旅顺与威海卫要塞,纯粹是因为对手腐败无能,战斗力低下所致。如果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把守要塞与据点,日军就算用尸山血海为代价也未必能得手。

1894年侵入半岛的日本陆军炮队,其装备的70毫米山炮与75毫米速射炮一道,构成了甲午战争以及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的主要支援性火力。

日军参谋本部当然知晓这一点,实际上早在甲午战争前夕,日军高层就意识到对付近代化科技武装起来的坚固要塞和堡垒,陆军需要大口径的火炮为进攻的步兵提供足够的火力掩护。而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普遍使用臼炮来对付永备工事,这种短身管火炮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可以掠过障碍物或掩体,直接将炮弹投送至目标。而且口径较大,可以发射大威力炮弹,对坚固工事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在1890年陆军就委托大阪炮兵工厂研制日本国产的攻城臼炮。在参考了克里米亚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经验后,该工厂很快推出了两型臼炮:150毫米与90毫米臼炮,并在经过测试后迅速批量装备部队。在甲午战争期间,虽然驻守旅顺与威海的清军不堪一击,但面对近代化工事,这两型臼炮的威力还是足以让日军满意。

旅顺要塞攻防战期间,部署于前线的日军150毫米臼炮

直到日俄战争爆发,日军才算真正领略到近代化防御工事的恐怖。从战争之初的鸭绿江会战,南山会战,再到辽阳会战,乃至旅顺攻防战。俄军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凭借各型轻重火炮和大批新式马克沁M1910机枪的强大火力,给予进攻的日军以巨大杀伤,从朝鲜到辽东这一路,沿线俄军堡垒和要塞几乎让日军大出血。而到了围攻旅顺要塞时,乃木希典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在发起第一轮总攻时,在坚若磐石的堡垒与堑壕面前居然束手无策,手头上的150毫米与90毫米攻城臼炮根本无法摧毁俄军坚固的工事。一天下来,日军使出吃奶的力气也仅仅攻占了盘龙山上一小块阵地而已,却在阵地前留下了5万具尸体。这样的伤亡数字传回国内,大哗。大本营一度怀疑是不是译电员在翻译伤亡数字时错加了一个零。

意大利岸防部队装备的280毫米榴弹炮

前有坚不可摧的俄军要塞,后有汹涌的国内压力,乃木希典一筹莫展。面对严重缺乏攻城力量的第三军,日本枪炮专家有坂成章建议大本营将日本国内的280毫米重型榴弹炮运至旅顺前线支援。这型重炮原本是部署于日本沿海要塞的岸防炮,说起来却与意大利有着不解之缘。早在幕府末期的萨英战争期间,日本人就意识到岸防炮对海防的重要价值。在沿海布置重型岸防炮,可以有效压制敌军的舰火力。到1884年,由意大利炮兵专家庞姆佩欧·格里洛(Pompeo Grillo)率领的意大利军事顾问团受邀赴日指导。在视察了日本各海岸线据点后,格里洛建议日本在构筑海岸要塞的同时,在要害部位部署一款大口径榴弹炮作为岸防炮使用。该建议立刻被明治政府采纳,而格里洛本人也适时将意大利本国生产的一款280毫米榴弹炮推荐给日本人。不过这款火炮也不是意大利人原创,而最初是由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Armstrong-Whitworth)开发的大口径榴弹炮。该型榴弹炮10倍口径短粗的炮管,使其具有与当时普遍装备的臼炮有相似的特点,即射角大,弹道弧线大。而其28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217kg重的炮弹,更是足以令当时任何一艘军舰的铁甲望而生畏。这样的神器自然让缺乏重武器的日本人垂涎,当即与意大利签订了转让280毫米榴弹炮生产技术的协议,并交由大阪炮兵工厂研制生产。

意大利280毫米榴弹炮炮管示意图

到日俄战争前,日本已经在从函馆到九州的漫长海岸线上,部署了多达190门这样的重炮。这些庞然大物对当时的日本人而已,算得上是“镇海重器”了。但在旅顺久攻不下,军队伤亡惨重的时刻,大本营也只得抽调18门这样的重器运往旅顺前线,以解燃眉之急。为输送这些大家伙,日军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280毫米榴弹炮净重达10758吨,分为炮管,炮架和齿轮座盘三部分,日本将其再次拆分为多个零件,分批从本土运过来,繁重的工作量让日军后勤部门濒于崩溃。

日俄战争期间,部署于旅顺要塞外准备发起炮击280毫米榴弹炮

到第三军在旅顺发起第二次总攻前,18门榴弹炮已经就位,并立即对旅顺要塞发动炮击。巨大的炮弹划过天空的呼啸声让一名在要塞内随军采访的德国记者误以为是“特快列车”的声音,而当炮弹重重砸到俄军阵地上时,巨大的爆炸声让整个要塞都在振颤,几轮炮击后俄军要塞外围的阵地几乎灰飞烟灭,坚固的混凝土工事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80毫米的巨大威力由有效地压制住了俄军火力,但其过慢的装填速度还是给了俄军喘息的时间以修复工事,发动总攻的日军依然承受着巨大的伤亡。

直到第三次总攻时,日军将主攻目标定在能够俯瞰整个旅顺港的据点——203高地上。18门280毫米火炮一致向该高地发起毁灭性炮击,在炮火掩护下,日军终于攻下高地。此时驻守的俄军已经全军覆没,日军迅速在山头设立炮兵观察所,将旅顺港内停泊的俄太平洋舰队的位置准确报告给要塞外的炮兵阵地上。作为岸防炮的280毫米榴弹炮此时终于可以重归自己的老本行,一颗颗炮弹纷纷掠过山头,精确命中俄军舰队。仅一天的功夫,除少数辅助船只逃脱外,太平洋舰队主力全部坐沉港内。旅顺要塞内弹尽粮绝的俄军只得向日军投降。

1911年部署于半岛马山要塞的两门280毫米榴弹炮

在随后的奉天会战中,日军再次将部分280毫米榴弹炮部署于前线,轰击俄军阵地,取得了不俗的战果,这也是日军首次尝到重炮支援的甜头。而日俄战争结束后,该型榴弹炮依然被日军重用,继续充当岸防炮的角色。家底不怎么殷实的日本人对重炮的使用更是精打细算,从日俄战成上下来后,280毫米榴弹炮居然一直被日本人使用至二战结束。期间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活动,它几乎都有参与。从1914年进攻德军驻守的青岛,到1937年淞沪会战对中国军队阵地和民居的狂轰滥炸,再到所谓“本土决战”期间意图依托防御工事困兽犹斗,可以说,这型榴弹炮见证了旧日本肆意横行时的娇纵狂妄和无恶不作,更见证了军国分子走向末路时的狼狈之态。

日本投降后,一名美军军官检查部署于日本本土内的一门280毫米榴弹炮

说来有趣,曾经见识过280毫米榴弹炮威力的俄国人,在此后的岁月里居然还与这型火炮相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本在远东撕地难解难分的日本与沙俄却成了站在同一战壕内的战友。此时在东线面临德军压力的沙俄军队,武器弹药非常匮乏,无奈只得向曾经的敌人日本求助。一贯吝啬的日本人此时却慷慨地援助了俄国人一大批轻重武器,其中除了新研制的三八式步枪等一批轻武器外,就是这款曾经让俄国人在旅顺吃了大亏的280毫米榴弹炮。俄国人离开将其部署在东线前线。但不幸的是,这款在日本人手里大显神威的重器,却没有在俄国人手里发挥出应有的功效。1914年末俄军在东线被德军打得一溃千里,坦能堡一战俄军损兵折将,被迫后撤。到了1915年,德军攻入俄罗斯本土,西部重镇格罗德诺陷落,原本部署于此的10多门280毫米榴弹炮成了德军的囊中之物。

1915年被德军俘获的一门280毫米榴弹炮,其配件箱上还写着日文字样

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1945年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百万大军横扫日寇占领下的东北。在扫清关东军各个要塞据点时,苏军发现了总共17门280毫米榴弹炮。处心积虑的日本人将这些几十年前的侵略利器运到当年的战争故地,妄图重现当年在东北击退沙俄军队的辉煌,却只能历史的笑柄。

1945年被苏军缴获的日军280毫米榴弹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